八年级是初中阶段的“关键转折期”:学生褪去了七年级的懵懂,尚未形成九年级的紧迫感,容易出现“动力不足”“规则松懈”“同伴矛盾增多”等问题。同时,经过一年相处,班级已形成一定集体氛围,从而为新学期注入成长动力。 教室桌椅围坐成6组(每组7-8人),黑板绘制“我们的八年级”主题背景(中央空白处预留“成长契约树”轮廓,下方标注“契约不是束缚,是彼此的承诺”)。 “同学们,屏幕里的画面是你们七年级的样子——有同学为了接力赛摔破了膝盖还坚持跑完,有同学为了一道数学题和同桌争论得热火朝天,有同学偷偷给过生日的同桌准备了全班签名贺卡…… “如今,我们已顺利升入八年级。有人可能觉得‘初中已经过了一半,有点倦了’,也有人担心‘新同桌好不好相处’‘课程会不会更难’。但老师想告诉大家:无论过去一年你有过怎样的开心或遗憾,今天我们站在崭新的起点——八年级新学期第一课,这节课就是我们商定八年级‘成长契约’的开始。” “八年级是新起点,但我们的故事是从七年级开始的。现在,请每组拿出‘成长时光轴’海报的第一栏(标注‘七年级回忆’),小组合作讨论:‘七年级最让你骄傲的一件事’‘最让你感动的一个瞬间’‘最希望改进的一个问题’(每组发3张便签纸,分别写这三类内容)。” “小C组提到‘七年级秋季运动会夺冠’,当时替补队员小D训练时扭伤了脚还坚持陪练,这个细节值得记下来吗?”“小E组说‘自习课纪律差’,具体是哪些行为影响了大家?是讨论声音太大,还是有人偷偷玩手机?” 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回顾集体生活中的正向经验(强化归属感)与真实问题(为后续规则讨论铺垫),避免教师单向批评;教师的追问帮助学生聚焦具体行为而非笼统评价,培养客观反思能力。 “刚才每组都提到了七年级的一些问题(指向黑板蓝色便签),其实这些问题很多同学都经历过——比如自习课说话影响他人,比如小组合作时有人‘潜水’,比如和同桌因为小事闹矛盾。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班级契约盲盒’(举起贴有星星贴纸的盒子),里面装着去年匿名写的‘班级小烦恼’和‘暖心瞬间’(如‘小F说自习课总有人传纸条聊天’‘小G发烧时全班给她接热水’)。现在请每组抽一张,读出内容后讨论:‘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希望班级怎么做?’” ——纸条(问题):“晚自习前教室总有人吵闹,值日生打扫卫生时根本静不下来。”——小组讨论后反馈:“希望定个‘安静公约’——晚自习前10分钟所有人保持安静,值日生可以提前5分钟打扫。” ——纸条(暖心):“小H数学考砸了躲在厕所哭,小G和小H悄悄塞给她一张‘你可以的’纸条。”——小组反馈:“希望班级多一些这样的‘悄悄支持’。以后谁遇到困难,同桌或前后桌主动伸出援手。”) 通过匿名纸条降低学生的防御心理,用“同伴视角”引发共情(尤其是问题制造者可能匿名写过烦恼);讨论聚焦“具体怎么做”而非指责,将“规则”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责任意识。 “刚才我们聊了七年级的故事,也分析了遇到的问题——现在,我们要为八年级制定一份‘大家都认可的约定’。这份约定不是班主任的要求,而是我们45个人共同的‘成长契约’。”(展示黑板中央的“成长契约树”轮廓,树干写着“八年级班级约定”,树枝空白) “请每人拿一张彩色便签纸,在上面写一条你最希望全班遵守的约定(要求:具体、能做到、对集体有帮助)。可以是学习方面的(比如‘作业独立完成不抄袭’),可以是纪律方面的(比如‘上课铃响后立刻安静’),可以是人际方面的(比如‘和同桌闹矛盾后主动说一句对不起’),甚至可以是生活方面的(比如‘课间一起接水时不拥挤’)。”(播放轻音乐《夏日漱石》,学生书写) (学生书写后,分组将便签贴到“契约树”的树枝上;教师选取典型约定朗读并追问)“小I写‘自习课有问题举手问,不转头小声讨论’——这是尊重他人学习权;转学生小J写‘我如果听不懂方言玩笑,大家别笑话我’——这是包容差异;小K写‘每天值日组长提前分配任务,不临时推诿’——这是责任担当!” 最后,教师对内容做总结:“这棵‘契约树’的每一片叶子都是我们的承诺。它不会贴在墙上变成‘禁止清单’,而是会放在教室图书角的书架旁——如果有人忘记约定,不用老师提醒,旁边的同学可以轻轻指一指这棵树,说:‘嘿,记得我们的契约吗?我们一起做到更好。’因为规则的意义,是让每个人在集体里更快乐地成长。” 通过“具体化书写”避免口号化,用“契约树”的可视化呈现强化参与感;教师的解读将“规则”转化为“互助承诺”,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维护”,培养集体责任感。 “最后,每人拿一张便签纸,写下你对八年级自己的一句话期待(比如‘我要学会控制脾气’‘我要多帮同桌讲题’),然后贴到教室后墙的‘成长许愿墙’上(提前布置空白展板)。这张便签和我们的‘契约树’,会陪着我们度过整个八年级——期末时,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哪些约定我们做到了?哪些还可以做得更好?” (在学生书写并张贴“个人契约卡”后,教师用手机拍摄“契约树”与“许愿墙”的全景,同步发送到班级群)“这是我们的八年级起点,一起加油!” 通过“个人契约卡”将集体约定延伸到个体成长,强化“自我管理”意识;仪式化的留存(照片+实体墙)让约定持续可见,形成长期教育影响。 这堂课以“回忆—反思—共创—承诺”为逻辑链,通过具象化的互动(视频、时光轴、盲盒、契约树)取代抽象说教,让学生在参与中自然建立联结、理解规则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