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下,上海市重庆南路273号“中国石化”加油站内的6根通气管显得格外惹眼,并且这些平地而起的细长管子紧邻大型多层停车场。 市民崔女士通过新民晚报“夏令热线”反映,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的排放口,每天持续排放的“废气”,可能存在环保与安全双重隐患。 加油站处于沿街位置,6根通气管在加油站一处空地上整齐排列,其走势先竖直向上,再斜线延伸。通气管顶端均装有不锈钢碗状盖帽,部分管子在人手可及处安装了阀门扳手,仅有2根未配备任何“附件”。 这些通气管靠近一座4层大型停车场。停车场一端入口写有“久事公交”字样,不断有公交车驶入;另一端入口显示“重庆南路公交停车保养场”。 通气管旁边,“易燃易爆 严禁烟火”“卸油重地 严禁停车”等红色警示牌在阳光下格外醒目,靠近通气管的地面基座标注“卸油处”,背面另有“卸油作业区严禁烟火”的提示牌。 她介绍,城区内加油站地下埋设储油罐,同时配备油气排放处理装置。特定高度的排放管(通气管),是油气回收过程中的重要附属设施,核心目的是安全防控与环保减排。 她进一步介绍,油罐内汽油挥发的油气(主要含烷烃、烯烃等),浓度达到1.4%—7.6%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油气排放处理装置,可将油气浓度降至低于爆炸下限的水平,消除安全隐患。回收装置形成的油气闭环系统在处理油气时,除了能够环保减排,还可维持油罐微正压,防止油气外泄。 虽然空旷处加油站通气管允许不低于4米,但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上海市《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新污染源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15米,且需高出周围200米半径内建筑5米以上; 她特别担忧紧急情况下,应急通气管可能直接排放高浓度油气,而停车场内公交车启停产生的火星、静电或明火,都可能引发危险——当油气浓度达75g/m?时即存在爆炸风险。“设施处理若不能达标排放,可轻易突破75g/m?的油气浓度。” 加油站设有5个体积为30立方米的地下储油罐,配备4台加油机,16把加油枪。《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限至2028年5月16日。市民反映的通气管问题,其设置完全符合规范。 根据《汽车加油加气加氢站技术标准》(GB50156-2021),通气管距站外二类民用保护建筑物(车位超100个的汽车库)应不小于8.5米,第三方今年2月报告显示,该站通气管距东侧停车场实际距离为11米,远超标准。 在高度设置上,公司援引《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2-2020)说明,汽油罐与柴油罐的通气管应分开设置,汽油罐通气管管口高出地面不小于4米且装有阻火帽,该站完全达标。 对于排放浓度,公司称加油站执行“无组织排放”管理。根据国家标准《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储油库、加油站》对无组织废气排放监测要求,储油库、加油站对公司边界(非甲烷总烃)、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密闭点(泄漏检测值)及油气回收(液阻、密闭、气液比)应每年检测一次。 此外,站内已按国家标准要求,安装“卸油油气回收装置、加油油气回收装置”,通气管安装机械呼吸阀,能有效控制油气排放。根据第三方定期开展的加油站边界废气检测结果,非甲烷总烃(挥发性有机物)为0.36—0.45mg/m?,符合国家标准且远低于75g/m?。 黄浦区生态环境局回复记者称,重庆南路加油站系持有排污许可证单位,核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形式为无组织排放,不存在大气污染物集中排放口。市民所指“排气口”实为汽油罐通气管口,设置符合规定。该局每年进行的监督性监测显示,其气液比、密闭性、液阻等指标均达标。 黄浦区应急管理局亦表示,该加油站持有有效《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据上海欧萨评价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出具的安全评价报告,加油站站内、站外安全间距符合要求,站内安全管理人员持证情况均符合要求。加油站在站址布置、设备设施、电气装置、作业规范、人员配置、管理制度及应急物资等方面,均符合《汽车加油加气加氢站技术标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