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可以!在点映期排片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单日票房冲到前三,上座率也夺冠,难怪很多人说今年暑期档的超级黑马就是它了。 良心来说,《南京照相馆》在宣传期并不占优势,因为能在暑期档上映的新片都不是凡角,尤其正在热映的《长安的荔枝》以及《你行!你上!》都是豪华的明星阵容。 在当下这个以“演员为先”的市场规则中,《南京照相馆》以并不出色的小众演员阵容击败了其他的“王炸组合”,不得不说电影本身很硬核。 首先硬核的是题材,电影以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真实历史为背景,但又不是直面当时形同炼狱的屠杀场景,而是一面克制描述当时屠杀的惨烈,一面描绘在这个环境下各种普通小人物的抉择与觉醒。 他是因为帮人找信耽误了上车,逃过一劫,其他的像警察宋班长、龙套演员林毓秀、躲在地窖的老金一家,都是因为极其偶然的原因逃过了最初的屠杀。 而他们后来之所以能够继续活下去,完全是因为日本摄影师伊藤当时拍了很多屠杀照片,需要把底片冲洗出来,于是藏身在照相馆的这些人,因为要冲洗照片活了下来。 一开始这些人所有的念头都只是想活着,尤其是为了伊藤所说的两张通行证,这7个人之间争夺的特别厉害,将普通小人物对生的渴望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是转折来的也非常快,当他们在暗房显影液中看到日军暴行的百人斩合影、堆叠尸骸、还有宋班长兄弟被杀的照片时,终于有人绷不住了。 宋班长在暗房中对着阿昌大打出手,“你这个狗汉奸,给日本人洗照片。”在阿昌不断阻挠下,宋班长的情绪缓和下来,他哀伤的拿着照片说,“这是我弟弟。” 这种熟人惨死的画面,击碎了这群麻木偷生小人物的情绪,之后7个普通人开始计划如何在日本鬼子的眼皮子底下,将这些屠杀中国人的底片送出去。 伊藤要拍日军射杀百姓的镜头,开始日军杀人太快,人被杀死可伊藤没来得及按快门,于是鬼子说:“多杀几个,总能拍下来了吧。” 接下来就是日军开枪和伊藤拍照交错的镜头,这期间没有一丝人性的犹豫。 《南京照相馆》整部电影的主调紧绷、压抑,我自觉泪点不低,但是看到电影快结束,谷寿夫等南京大屠杀战犯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时,唯一逃生的林毓秀按下照相机那刻,还是没有绷住,心中特别的难受。 在说完剧情后我还想插一句,因为点映过后看过不少评论,其中有一些人对电影中很多角色的转换觉得“动机不符合逻辑”,那我要说的是:这部电影取材于“京字第一号证据”的真实事件。 就是14岁的学徒罗瑾冒死保存了日军罪证相册,经吴璇接力守护,最终这些相册成为审判战犯的铁证,电影中的几个人是有一定原型,所以这些都是历史事实,你觉得的“动机不符合逻辑”只是你的臆测。 还有看不少评论中刻意强调了《南京照相馆》当中的屠杀场面非常的克制,我觉得这可能是想引导那些比较犹豫的父母,放心地带孩子们去电影院观看。 我个人觉得,像《南京照相馆》这类的影片就不应该太克制,这都是曾经发生过的真实事件,甚至是离我们并不太远的历史事实,如果说我们这些后辈,我们这些被伤害的后辈,连在影片中接受它都要顾虑重重,那么也真的没什么指望了。 难怪申奥导演曾经发言:“我们拍这部电影的目的,不是为了给观众展示血腥暴力侵犯等种种恶劣行径,第一是为了让大家记住那段历史,第二让大家记住全中国人民一起创造了奇迹。我们要分得清谁是真正的朋友,谁是真正的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