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每日经济新闻》独家报道了知名机器人公司伯朗特机器人老总尹荣造提议给自己发200万元固定月薪,被投资人君岚投资“手撕”、直指其掏空公司的消息,引发行业热议并冲上热搜。 也就是说,从2020年到2023年,伯朗特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一直在持续下滑,从营收4.47亿元、净利润7383.3万元已经降至2023年的2.01亿元和亏损1.25亿元,业绩下滑惊人。到了2024年有所回升,但仍处于亏损状态,直到今年上半年亏损才大幅收窄。 尹荣造为何要提出这样的要求,投资人又为何要站出来怒斥他,背后到底有怎样的隐情?8月1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独家对话当事人——君岚投资代表人李博铮,试图还原更多真相。 李博铮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尹荣造向董事会提案给自己开出200万元固定月薪并非戏言,在此之前他还曾提出要求9位数年终奖。而让他如此“疯狂”的原因则是因为“荣造一号基金”已于近日完成清算,尹荣造即将失去此前借基金包装出的40%投票权。但作为业内知名的机器人公司,伯朗特的经营状况其实一直比较良好,出货量也位居行业前列,“伯朗特是伯朗特,尹荣造是尹荣造”。 据了解,8月18日伯朗特将召开今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修改伯朗特的公司章程。届时的结果,或许将对这家公司未来的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NBD:伯朗特董事长兼总经理尹荣造近期向董事会提出200万元固定月薪的事情引发广泛关注,这是否是他与股东方博弈的一种手段? 2025年7月尹荣造就向董事会提出议案,要求“从现在起,未来十年公司所有净利润,每年减去一块钱,剩下的全部作为董事长兼总经理尹荣造的奖金”,受到反对,后来才又提出200万元固定月薪的说法。 其实在这之前,他就在群里不停提出要给他九位数的年终奖。伯朗特机器人成立于2008年,到现在已经16年了。如果说16年前他要怎么做,这些董事大部分时候都由着他来。这一次董事们是真真正正地去投了反对票,这一点是他自己没想到的。而一个占股3%的股东(编者注:指君岚投资)想修改公司章程,还发公开信号召股东投票,他一开始也没当回事,但只能说公道自在人心。 李博铮:尹荣造除了自己持有伯朗特21.65%的股权,之前还通过“荣造一号基金”掌握了约40%的投票权,当上了单一大股东。这个基金基本都不是他的钱,但投票权全给了他一个人。 2024年3月12日~2025年4月,他总共修改了四次公司章程,先前几次都莫名其妙,甚至把歌曲都往公司章程里写,股东们虽觉得实在有碍观瞻,但也没有过多干预。今年4月,他修改公司章程,规定董事必须是“跟公司签劳动合同”的在职员工。这意味着,未经尹荣造同意,股东再也不能派出董事代表捍卫股东权益,哪怕持有再多股份。 近期,“荣造一号基金”已完成清算,全部在股转进行了非交易过户,所有投票权已尽数回归原始出资人手中,尹荣造失去了对伯朗特的掌控,这才是他最近“豪车、提案、修改章程”等极限“作妖”的原因。 李博铮:我们在2015年就对伯朗特机器人有所了解,当时这家公司是做机器手的。我们去考察之后觉得印象比较深刻。因为伯朗特的供应链环节和整个公司很朴素,成本优势和采购优势明显,而且出货量也确实很大。 从高工机器人或者相关的机器人行业报告里可以看到,伯朗特的机器手在2013年~2015年都一直在上量,且一直是正向的现金净利润。不过当时我们有两个顾虑,一是董事长能把这家公司带多远,二是当时这家公司正在从机器手转型到机器人。所以当时并没出手。直到2018年、2019年,这家公司的机器人开始放量,市场上的声音也不错,我们后续才开始进行投资。 其实机器人这个产业已经火了十年了,并不是现在才估值这么高的,那会估值20亿元、30亿元的公司不在少数。相比之下,伯朗特当时已经有了成熟的市场、比较高的销量,估值也相对便宜,大概就十几亿元。 当时尹荣造本人的风格没有现在夸张,而且在公司小的时候,他对我们的解释就是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市场,因为他本人是销售出身,我们也可以理解。但是到了近两三年,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很重要的节点是伯朗特机器人两次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后续还被摘牌。还有一个就是“荣造一号基金”到期了,他的控制权不稳。 李博铮:从公司的角度,我们一直认为伯朗特是伯朗特,尹荣造是尹荣造。从今年的公司半年报来看,伯朗特账上还有1.5亿元现金,并且没有银行负债,这是非常难得的。我们统计发现,在机器人本体行业,伯朗特在国内的出货量可以排到第三。7月份公布的出货量,光本体都卖了8700多台。 李博铮:我们来出面是最合适的,因为不仅中立客观,对公司的伤害也最小。而且投资人跟除了尹荣造之外的公司管理层意见高度一致。 现在伯朗特的情况就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尹荣造和其他管理层甚至都不在一起办公。公司官网、官微等公开渠道的信息发布也高度割裂。尹荣造作为董事长甚至每天都在短视频平台直播。 如果这次投资人再不站出来的话,这家公司的管理层就会真正地全部出走,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也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李博铮:我们对股东会的结果还是很有把握的,但与此同时觉得有点悲凉。我们要凑足三分之二以上的股东,才能来修改一个非常不合理的公司章程条款,最终达到罢免尹荣造的结果。希望这个事越快越好,不要让一些人继续再伤及公司了。 公司未来的发展,用现在经营管理团队的话来说,就是淡化个人、强化公司,未来有更多研发成果,成为一家真正的、正常的机器人公司,就这么简单朴素。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业内知名的机器人公司——伯朗特机器人近日发布一则董事会决议公告称“审议未通过《对于总经理固定月工资200万元的议案》”,一时间震惊行业。 紧接着,伯朗特机器人的投资方之一——君岚投资通过前者的官方公众号发布了一则致全体股东的公开信,信中直指伯朗特机器人现任董事长尹荣造靠制度设计掏空伯朗特、羞辱股东,并号召股东投票同意修改公司章程、恢复正常治理结构,将尹荣造清除出伯朗特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伯朗特机器人成立于2008年5月,主要从事机器人和机械手的研发。该公司曾在2014年挂牌新三板,又在2023年4月被全国股转公司终止挂牌;其董事长尹荣造,是曾因喊出“万亿市值目标”和“百亿定增”而声名大噪的新三板“狂人”;君岚投资则是伯朗特机器人的投资方之一,也是该公司的第十大股东。 8月7日,伯朗特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DC伯朗特)发布了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议公告,其中的议案审议情况引发市场关注。 根据公告,此次上会的议案中有一份名为《对于总经理固定月工资200万元的议案》,其中提议自2025年8月开始,公司总经理的固定月工资为200万元。最终,这则议案以1票同意、4票反对未获通过。 这份公开信是以伯朗特第十大股东嘉兴君岚投资合伙公司(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君岚投资)的代表人李博铮的名义发出。他透露,2025年7月29日,尹荣造以董事长身份向董事会正式提交一项令人震惊的提案:未来十年公司全部净利润减去一块钱后的所有资金,作为他个人奖金。 他还直指尹荣造不是技术创始人,而是靠制度设计掏空伯朗特的人。之所以获得控制权,是因为尹在公司初期,借着新三板市场火热和高估值虚构故事,引入资本进行高估值融资;在这一轮融资中,真正的技术团队与核心管理层被安排减持套现,而所得资金几乎全部被尹荣造转入他控制的“荣造一号基金”;随后,他借助该基金投票权和董事席位安排,完成了对伯朗特治理结构的“私有化”。 2025年4月,尹荣造完成修改公司章程,第一百零五条变更为:“公司董事必须从与伯朗特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的在职人员中产生。”在投资人看来,这意味着未经尹荣造同意,股东无法派出董事代表捍卫股东权益。 李博铮还表示,如今“正式出手”是因为时机已至,尹荣造控制的荣造一号基金在投资人派出的律师帮助下已于近日完成清算,所有投票权已尽数回归原始出资人手中。同时,他还呼吁股东在8月18日的临时股东大会上表决同意修改公司章程、恢复正常治理结构的相关议案。 今年以来机器人概念火热、相关公司融资不断,但与新近成立的公司相比,伯朗特机器人可以说是行业“前辈”了。这家公司成立于2008年5月,主要从事机器人和机械手的研发,发展期间还获得了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广东省机器人骨干公司等资质。 值得一提的是,伯朗特机器人于2014年1月在新三板挂牌,2019年还一度传出了拟赴科创板上市、已完成上市辅导登记的消息。不过几年之后的2023年4月,伯朗特机器人被全国股转公司终止挂牌。 这一切的起源可追溯至2021年和2022年,伯朗特聘请的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和深圳皇嘉会计师事务所先后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戏剧性的是,后续伯朗特机器人还起诉了这两家会计师事务所,这里暂且不表。 在伯朗特机器人此次公开发布的董事会决议公告里,《对于总经理固定月工资200万元的议案》是这样阐述原因的:公司聘请的2020年度审计机构天健会计师事务所、2021年度审计机构深圳皇嘉会计师事务所,因对公司应用商销售模式及应收账款可收回比例的疑虑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导致公司从股转系统摘牌,公司信誉及市场销售受到严重影响。为激励公司总经理继续消除天健和皇嘉两份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对公司的负面影响,实现年度业绩扭亏为盈,特提议:自2025年8月开始,公司总经理的固定月工资为200万元。 也就是说,从2020年到2023年,伯朗特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一直在持续下滑,从营收4.47亿元、净利润7383.3万元已经降至2023年的2.01亿元和亏损1.25亿元,业绩下滑惊人。到了2024年有所回升,但仍处于亏损状态,直到今年上半年亏损才大幅收窄。 在公司业绩下滑的同时,创始人还提出要给自己开出不菲的固定月薪,自然难获支持,于是5位投票董事中有4位投出了反对票。同时,这样的提议也受到了投资人君岚投资的强烈反对与谴责。 而尹荣造是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占比21.65%;第二大股东为东莞市荣造智造一号投资合伙公司(有限合伙),也就是公开信中所说的“荣造一号基金”,持股占比17.55%,其执行事务合伙人在2022年8月变更为尹荣造。 按照君岚投资和其代表人李博铮的说法,荣造一号基金已在近日完成清算,所有投票权已尽数回归原始出资人手中。这意味着“尹荣造不再拥有此前借基金包装出的40%投票权,也失去了操纵董事会和公司命运的基础”,这些也是他“在此阶段连续做出报复性操作:豪车、提案、修改章程”的根本原因。而投资人之所以此时提交议案,是在力图重建伯朗特的制度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