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门店开进保时捷曾经的展厅,零跑进军香港的第一步棋就充满了火药味。这不仅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产物落地行动,更是一次高调的品牌占位。 6月11日,零跑的第1500家门店香港中环的中心商业圈开业。次日,零跑在香港国际车展上迅速亮出了它撬动市场的实际武器——其SUV销冠车型C10和小型车T03。 零跑对香港市场有着敏锐的洞察。尽管高净值客群众多,但在高额首次登记税的影响下,香港市场呈现出“价格敏感型消费”的特征。零跑意图凭借其“好而不贵”的策略,从丰田等传统强势品牌手中争夺市场份额,复制其在内地的成功路径。 选择此时入港,零跑看中了当地的政策红利。华尔街见闻获悉,今年前四个月,香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68%。这背后是港府的大力推动:纯电车型不仅可豁免首次登记税,还享有较低的牌照年费,有效降低了拥车成本。同时,政府正加速完善补能基建,为低养护成本的电车普及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在当下车企竞相“跑马圈地”,谋求决赛圈入场券的关键期,香港每年仅四至五万台的市场规模,似乎并不足以让零跑大费周章。 他直言,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是品牌曝光和展示技术实力的关键窗口。同时,这里投资者云集,朱江明希望借此让更多资本了解零跑。 此外,这也是在为零跑即将推出的20-30万元价格区间的D系列旗舰车型铺路。香港家庭对MPV依赖,但燃油车养车成本高,D系列可以解决这些痛点,率先在香港打出声量。 而在与Stellantis集团合作后,零跑更可借着进军香港市场,分摊右舵车型的研发成本,为后续进入英国、澳大利亚及东南亚等右舵车市场,开启全球份额扩张做准备。 可以看到,零跑正以香港为跳板,布下一盘全球化的大棋。对于这家新势力“黑马”而言,这会是赢得决赛圈入场券的重要一环。 朱江明坦言,过去一年零跑的发展顺遂,基本在按预想的方向前进。去年揽获近30万总销量,今年连续数月夺取新势力销冠,毛利率不断攀升,冲击盈利目标。 但朱江明深知,现在还不是开香槟的时候。决赛前夜,所有选手都在卯足了劲挤入第一梯队,深蓝、乐道、极氪、比亚迪王朝/海洋、吉利银河等对手的步步紧逼,正不断压缩零跑的“舒适区”。在争取全年盈利、实现自我造血的关键节点,零跑不容有失。 从产物规划来看,去年10-20万元区间的C系列产物矩阵构建完成,帮助零跑稳固了市场地位;今年B系列将进一步下探,在6万-10万元区间寻找增量;2026年A系列和D系列上市,最终形成覆盖6万至30万元主流价格带的完整产物线,满足不同层级消费者的需求。 全球化布局也在同步加速。目前,零跑已通过与经销商合作,在欧洲等地布局了约600家门店。此次香港门店的开业,则成为连接欧洲与东南亚市场的枢纽,进一步完善其全球版图。 有接近零跑的人士透露,其海外渠道铺设速度很快,尤其是在Stellantis的品牌背书下,B系列等全球化车型有望迅速打开市场,带动今年出海销量超预期。 从曾经的行业“后来者”,到如今站上新能源赛道C位的“黑马”,零跑正加速蜕变。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新车型矩阵的完善、毛利率的改善以及与一汽在零部件供应、股权合作预期推动下,零跑的市值仍有可观的增长空间。 朱江明:虽然香港市场不大,每年四五万辆销量,但我们我们足够重视,因为它是品牌露出的窗口,因为香港是全世界最出名的城市,也是展示零跑品牌和产物的场所。而且很多投资零跑的资本方在香港,这个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窗口让所有的资本界也更了解些零跑,所以我们才会这么重视。 零跑全球化的熟悉就会分摊很多研成本,右舵市场需要做很多开发。而这就能一次性满足欧洲、英国、东南亚这些右舵市场。我们做香港市场最大的优势就是零跑的国际化,走得更快,产物更丰富,有利于整个香港市场的发展。 曹力:T03前几个月在德国单一市场就做到了新能源小车第一。我相信其实不光是零跑,中国新能源车在欧洲目前都是有这个成本优势,各家都会来去抢,那怎么样保持竞争优势,还是去保持成本控制能力,深度了解当地用户需求。 曹力:去年是我们海外第一批用户交付,刚刚起步。今年1-5月两个车型已经在局部的市场来到了头部水平,500多家门店覆盖。我们在海外已经接近600家的门店,很大一部分在欧洲,接下来今年增量要去覆盖欧洲以外的南美、中东非以及亚太区域,5-8万台的量是保守的预期。 朱江明:月销5万到10万这个就只是一个目标,什么时候实现要根据要整个这个产业链的前进的速度,比如说这个新能源的市占率,整个90%以上的市场都是新能源市场,那个时候我觉得才有这种可能性,现在言之过早。今年我们是已经具备了50万以上的产能,明年的目标产能建设也在匹配当中。 朱江明:我们高端的D系列还是坚持一贯全域自研的原则,努力把整车成本做到极致。我们也希望给用户带来更多配置,更高品质,不卷价格而是提升配置品质。D系列产物更豪华,但价格不走豪华车定价。当然D系列在技术、配置方面一定值得期待。 曹力:我们现在全球1500家门店,国内外占比2:1。我们会选择有实力的,淘汰做得不好的经销商。我们对经销商要求也一样,大家必须要卖车和服务能力,国内我们坚持1+N的开店模式。另一个开店原则是在目前基盘稳定的情况下,覆盖更下沉的市场。在海外则先去占据成熟市场区域,再去挖掘高潜力区域。 李腾飞:我们一季度微亏,二季度我们有很大希望盈利,年度盈亏平衡非常有信心。从盈利角度我们有几个举措:第一,规模实现年度50-60万,带来规模效应;第二,坚持全域自研带来成本的能力,让我们整体毛利率保持在十个点以上;第三不断推出改款车型改善我毛利;第四,在公司内部实现全员增效的动作来控制我们费用发生;最后,对外战略的合作对毛利有更好的构成。 朱江明:不是说负债率的高和低就决定一个公司的好和不好,跟体检一样要看所有指标,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零跑整体是良性健康的,零跑的节奏感以及对整个资产负债表的解读和把控,做得非常好。全年我们要争取实现盈利。 李腾飞:资产负债率受几个方面影响,首先根据发展阶段的不同,尤其像我们这样的制造型公司,在快速发展和后期达了一定规模平稳运行阶段肯定不一样。 公司性质对资产负债率影响很大,我们不能拿制造业的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水平和科技、互联网公司去比。当然我们会有一个警戒值,不同阶段我们资产负债率的上限也不一样。 朱江明:全域自研需要很长时间积累,零跑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我们很多零部件,电驱、车灯、电池包、智舱、智驾、所有控制器95%以上是我们自己研发制造的。每做一种零部件就要做到极致,要做到更高品质更优成本更好性能,否则不如供应商便宜反而成了累赘。 曹力:真正的全域自研是考验深度研发能力的,我们之前对接的是TR1的供应商,整个座舱总成给我供货就好,那现在要对接芯片级的供应商,考验底盘软件开发能力,这样才能配合好,把真正具有竞争力的零部件做出来,真假全域自研的区别是深度开发能力。 我们明年争取就往百万台销量目标努力,那就要储备百万台产能,这都要投钱,整个固定资产就五六十个亿,到年底不会超过100亿。 零跑的管理能力、抗风险能力、抗风险意识都是最高的,我们几乎没有无形资产,所有研发都是费用化,不形成无形资产。因为我们做实业做了三十几年,我们是充分地注意风险。 李腾飞:最近比亚迪提出来降价,它是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我们也在一直在观察。我们以全域自研实现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无论在定价还是政策制定中,都一直坚持自己的节奏,包括盈利预期。目前零跑没有受到竞争对手影响,对手的出牌在我们预测和承受的范围之内。 朱江明:价格战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激烈,只是说原来是各种名目的优惠合在一起了,可能为了吸引眼球而为之。我们能够给到用户更好的配置、体验,现在C系列基本已经齐了,B系列今年也会基本推完,明年登场的是D系列。我们对每个品类都是做了充分的行业趋势预判,经销商也很开心,因为零跑价格很稳定。我们是最不希望打价格战的。 李腾飞:我们不存在0公里二手车的现象。行业里经销商的维度可能多多少少会有一点,有一些经销商在做平行出口的时候,可能要在国内上牌再出口到周边国家。零跑平行出口的量也非常非常少,零跑国际成立以后,除了大中华区以外的这个销售业务都给到了零跑国际,在海外有成熟的销售服务体系,这也是零跑的优势。 李腾飞:预期第一个项目成果会在明年下半年会体现出来。我们跟一汽其实是全面性的战略合作,除了车型项目后续项目比如零部件也在探讨中,资本方面双方也都有比较高的意向。但毕竟一汽作为央企,投资决策要更加的谨慎,整体流程要更加完善,需要一定的时间。 李腾飞:零跑和一起合作之后,对公司整体毛利率影响不是很大。从长期公司战略的角度来看,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这方面朱江明是很坚定的。我们不会复制类似于华为的合作模式,因为我们是家主机厂,我们会专注于自己品牌,对外合作更多的是跟核心合作伙伴。 通过这样的合作实现优势的互补。我们成立十年也还有很多需要跟一汽等传统车企学习,通过这样的战略合作不断地去弥补自己的短板啊。类似这样的合作伙伴我们会非常慎重地选择,不会把合作业务作为未来公司的主业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