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芬此次发布的两款剃须刀T1 Pro售价499元起,P3 Pro售价699元,价格几乎与朗博、飞利浦等高端市场产物拉齐,连徕芬创始人叶洪新自己也觉得,699元一台剃须刀的定价并不便宜。 徕芬剃须刀究竟值不值699元另做讨论,眼下更棘手的问题是徕芬首批剃须刀发售即售罄,还有大批对徕芬剃须刀有期待的用户没拿到货,与此同时,互联网上对于徕芬剃须刀的负面评价持续不断。 临近618,亚东原本想要购入一台徕芬剃须刀作为礼物送给朋友,但发现淘宝、京东等官方旗舰店依旧是缺货状态,只能去得物、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加价购买。 一位接近徕芬的朋友告诉雷峰网,徕芬剃须刀T1 Pro 首批量产数量只有2000台,P3 Pro的数量更少。并不是徕芬有意要饥饿营销,而是徕芬剃须刀一体式的设计工艺生产难度大,目前生产良率低,大批量生产有困难。 徕芬剃须刀T1 Pro轻至93克,手柄薄12毫米,机身采用CNC(数控加工)一体成型工艺和铝合金材质,看上去和手动剃须刀相差无几,但更加精致。 雷峰网了解到,徕芬剃须刀的产物负责人此前有在苹果工作的经历,出于惯性,十分在意对剃须刀工艺的打磨,加上这款产物又是其开山之作,有牙刷交付和验证出问题的前车之鉴,所以剃须刀的研发设计生产更加谨慎,每一个环节都做了精细化管理。有关徕芬内部更多故事细节,欢迎添加本文作者微信Yolanda_Zuu交流。 徕芬官网数据对比显示,生产同样的产物,一台注塑机跑满一天能生产6000件,一台压铸机跑满一天能生产3000件,而CNC一天只能加工8件。 “徕芬作为一家几十亿的创业公司,全面对标苹果工艺标准阶段尚早,一方面苹果的工艺实现背后需要非常复杂的协同支持,另一方面苹果的产物卖得贵利润高,这与徕芬自身控制低毛利走量的基因相悖”,一位接近徕芬的内部人士向雷峰网说道。 按照消费电子行业惯例,有经验的公司在小家电产物上市之前需要有超十万台的产物储备,才能确保产物从预热到正式发售期间可以充分消化用户的购买力,在市场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确保更多用户拿到货。 追溯徕芬此前的发售情况,官网数据显示,2023年10月份徕芬推出第一代扫振电动牙刷时,首销期间首批货备有2万支,并在上市首月销量突破13.5万支。 叶洪新本人对产物要求高,不做到自己满意的程度不会发布,往年的速度是两年研发一款爆品,但这次剃须刀花了四年,也已经远远超过这一周期。 就在徕芬发布剃须刀产物的一个月前,松下发布了一款外观相似的T字型剃须刀产物松下Air。或许是担心松下Air抢先占领用户心智造成更大的损失,尚未准备好的徕芬被逼上梁山,不得不提前上市。 实际上徕芬剃须刀T1 Pro原型机在2023年电动牙刷发布会上就已经首次亮相,这给市场留出2年反应时间,无论有没有设计师跳槽去松下,市面上出现其他外观相似的产物都不意外。 剃须刀产物本身没有太强的技术壁垒,外形是品牌商们差异化竞争的核心。不过新的外观设计又很容易被模仿借鉴,因此新品牌稍微有一点出货量,就要面对巨头们价格战。 国内剃须刀品牌有色早在2020年就推出过外形创新的MINI便携剃须刀,凭借出色设计上市首月销量突破50万台,全年GMV达3.5亿元。不久后飞科就紧跟其后推出价格更便宜的小飞碟,争夺便携式剃须刀市场。 比外观争议更大的是T1 Pro的使用体验。在雷峰网接触到的首批抢到T1 Pro的用户中,已经有用户因为剃不干净申请退货。也有用户表示使用体验还不错,自己本身胡须细软,没有出现刮不干净的情况。 韦森是徕芬的资深用户,之前至少买过10个徕芬产物当做礼物送给朋友,对吹风机和牙刷的评价都很高,他一直在期待徕芬剃须刀可以带来新的体验升级,但这次却比较失望。他表示,徕芬T1 Pro和松下外观一样,价格却比松下贵100-150元,功能体验上徕芬可以完成90%,松下能完成80%,这10%的优势对韦森来说并没有太大区别。 徕芬做剃须刀的产物逻辑是提升效率,以前需要花费10分钟完成的事情,现在只需要3分钟,高速吹风机实现了这一点。徕芬员工表示,正式发布前公司内部进行过一轮评测,对产物使用体验有预期,但没想到市场反馈这么差,颇感意外。 T1 Pro和P3 Pro的产物定位本身有差异,前者适合日常轻量化使用,适合胡须不多的人群,后者适合高密度使用,更适合胡须茂密的人群。剃须刀的刀头可以分为两个象限,刀头数量决定每次剃胡须的广度,刀头长度决定每次剃胡须的深度。 P3Pro配备的三刀系统配备两个深层剃净短须刀头和一个灵活进须长须刀头,更适合胡须浓密的用户,但P3 Pro的库存更少,更多用户买刀T1 Pro的产物,就出现刮不干净的情况。 “对比T1 Pro,市场上其他同等级产物更容易出现剃不干净的情况。T1 Pro效率高更高,不过要想要100%剃干净且剃得很快,就要选T3 Pro。”一位接近徕芬的内部人士向雷峰网补充道。 徕芬官网文案这样描述T1 Pro和P3 Pro——搭载微处理器,可以智能感应用户的胡须变化,且无论遇到多强的硬茬,动力始终快、强、稳。大篇幅图文描述这两款剃须刀的技术突破和工艺设计精密,并没有在营销上强化两者用户群体的区别,只是做了“高效”和“精准”用词上的区分。 雷峰网注意到,T1 Pro的多功能配件中有一长须刀头套装,包含长须刀头和 2 毫米、3 毫米、5 毫米 3 种不同的导梳齿,但目前该配件尚未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高速吹风机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市场规模基本已经饱和,徕芬从30亿到40亿这10亿的增长中,电动牙刷比吹风机营收贡献更大。往后想要继续保持营收的高速增长,徕芬需要依靠更多新品类获客。 “徕芬剃须刀当下最重要的是早一点把产能提上来,先接受市场第一波反馈之后再做调整,宣传了这么久,但制造生产是系统性问题,目前买不到也只能等”,一位长期关注消费电子行业的投资人评价道。 无论是做吹风机还是做牙刷,为降低成本徕芬都是自建供应链。在东莞和深圳宝安均有自有产能。雷峰网从上游供应链了解到,徕芬也有部分吹风机的订单外包给了奋达代工。 目前,徕芬正在计划把产线拉齐,统一集中在深圳周边的某个城市建设超级工厂,随着产物种类增多,也考虑是否寻求将订单外包给其他代工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