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理论上注册成立政党门槛较低。而实际上美国目前也有着数百个小党,但规模和影响力同民主、共和两大党相比,差距巨大。有句话这样形容:在美国成立一个全国性的“第三党”,可能比把人送上火星还难。 他拥有的社交媒体X、特斯拉、SpaceX,背后都是和美国国家利益紧密捆绑的高科技资产。甚至可以说,他本人就是“美式资本主义”的一个符号。 但近几年,美国社会的分裂和制度掣肘,让他越来越焦虑——既害怕自己的公司被过度监管,也担心美国制度出了大问题后,会拖垮他赖以生存的科技帝国。前车之鉴是,马斯克曾经大力资助过民主党政府,最终也跟民主党政府分道扬镳。 所以说,“美国党”是马斯克对保护自身“科技帝国”的又一次回应。往更深层次来说,马斯克建“美国党”的背后,折射出美国政治社会的三重矛盾。 马斯克成立“美国党”的直接原因是总统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法案取消了购买电动汽车的税收减免。这对作为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老板的马斯克而言非常不利。 在“大而美”法案的财富分配之争的表象下,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利益之争,实际上是MAGA派,也就是“让美国再次伟大”派同科技资本的对立,核心是新老资本的博弈。 特朗普的MAGA阵营代表的是一部分传统产业、白人工薪阶层、地方保守派利益。对他们来说,需要的是,更多制造业回流、更多工厂、更多蓝领岗位,而不是马斯克这种新能源、人工智能、太空探索的“未来叙事”。 不仅如此,MAGA势力主要诉求包括贸易和技术保护主义、反移民、反全球化,这些诉求包含了对市场、资本、创新的管制,与新兴科技精英们明显理念不同。 这也是为什么,哪怕特朗普和马斯克都打着“反建制”的旗号,也曾经在选举时因为各取所需走到过一个阵营,但矛盾却暗流涌动。MAGA和马斯克这类科技资本之间就是典型的产业利益冲突。 从建立“美国党”的操作可以预见,马斯克代表的“科技工业复合体”将成为美国未来政治博弈中一个新的利益团队和新变量。 马斯克为什么要亲自下场?因为他看穿了美国选举制度,于是他认为凭借自己的“钞能力”,能够成为美国选举游戏中的“搅局者”。 美国号称是“民主灯塔”,但熟悉美国选举的人都知道,美国选区划分非常复杂,背后有一个词叫“杰利蝾螈”(Gerrymandering)——意思是,政党会有意划分选区边界,让自己更容易赢得议席。 久而久之,美国的政党竞争,越来越不是全国性利益之争,而是碎片化、地方化的争夺,谁能把自家票仓巩固好,谁就能赢。这直接导致两个后果—— 但按马斯克的设想,通过利益交换,“美国党”可以先在众议院中慢慢争取到一些议席入手,从而用少量的席位来控制政府决策,让政策不损害他的利益。 因为美国再如何发债、印钞,迟早会传导到资本市场和创新成本,削弱美国在全球的竞争力。“大而美”法案意味着美国债务将再度扩张。 在马斯克看来,允许债务无限扩张就是在葬送美国经济,包括葬送美国国家信用和美元。并且,如果美债失控,断供的是对航天、新能源、新基建等等这些长期投入的项目,也就是马斯克赖以生存的领域。 如今,美债问题已是美国党争的一个核心武器。民主党主张继续扩张福利和投资,接受更高债务水平;共和党则要求削减赤字、收紧财政,但又在某些领域花钱毫不手软。现实是,谁执政、谁扩债,并且轮流骂对方不负责任。美债,不过是美国党争的又一个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