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那就是一座夹在北京和天津中间的城市。以前谁提廊坊,都用“京津走廊上的钻石”来唬人。可是现在,你深夜站在城里最热闹的小区楼下,推开车门,只有稀稀拉拉的灯光。别说景象冷清,硬是从两万块一平的高点,跌到四千都没人搭理。那些楼盘,亮灯率不到三成。门口各种“转租”“急售”的告示贴得满窗,玻璃上的房源信息成了老黄纸。 你细想,十年前的燕郊——也是廊坊的一块地方——和现在判若两人。那时候正值春运售楼处,拥挤热闹到凌晨三点就有人排起队。保安拿着扩音喇叭把嗓子喊哑了,手里的价目表一天能变三次。上午还一万一平,下午涨到一万二。热钱能手拿着大把现金,还怕晚来一步就落空。你要说地产投机是新玩意儿?其实早在几百年前荷兰郁金香泡沫就上演过类似的一幕。大家都觉得这是发财机会,短期内价格暴涨,最终掉头暴跌,只留下一地鸡毛和无数悔恨。 2014年,北京五环里头房价破五万,让不少北漂听着都心里发毛。省吃俭用攒不下钱,转头瞧廊坊,半小时高铁到国贸,房价却是北京的五分之一。开发商这时候眼神最毒,打着“工作北京、生活廊坊”的幌子,地铁规划、名校分校全都拉上了阵。炒房客们更是眼疾手快,把廊坊当做他们的提款机。 卖房的中介说,彼时不少人用信用卡和借贷买房,一套一百平的房子首付只要二十来万,转手就能大赚五十万。最离谱的是,从2015到2017,燕郊有的小区房价直接飙到三万,业主群里晒收益,天天都在吹自己“退休炒房,三年赚够一辈子钱”。泡沫越鼓,炸起来就越狠。 很快,调控政策下来了。2017年三月,限购令一出,非本地户口买房必须三年社保。好家伙,这冰水直接浇灭了正在发酵的火苗。当时现场那些购房者,定金刚交,脸上的表情就和失恋似的,开发商不退钱,售楼处天天吵到警察都得来劝架。最先受伤的是加杠杆的炒房人。2018年,燕郊某小区老王,贷款三百万买房,每月还一万五。结果房价跌得比银行账单还快。后来实在扛不住断供了,银行法拍,卖了才一百二十万,贷款还完还倒欠八十万。这种人不是例外。 贝壳研究院的数据放出来,2020年廊坊的二手房全年跌幅全国第一。到2024年,部分小区直接跌破四千,一众门店月成交不超过两单,原来八个销售走了六个,能活下来的都苦着脸。 到底为啥跌成这样,却还是无人问津?其实答案早就埋在城市里。你看人口,2013到2023年,廊坊常住人口才从四百二十万涨到四百六十万,十年不过多了四十万,都不如北京一个区的增量。年轻人更宁愿在北京隔断间凑合,不来廊坊定居,说白了还是就业机会太少。产业结构是硬伤。之前靠家具制造、金属加工那点老底子撑着,环保查得严,小作坊批量消失。高新技术又没起色,开发区里的厂房能租出去一半就烧高香了。 年轻人在这,找份月薪五千都算难事,所以只能往外跑。有调查显示,每年廊坊外流年轻人八成涌向京津。教育医疗也是硬钉子。廊坊最好的高中,清华北大录取名额一年才一两个。天津的重点高中,一个班出几个状元。家长说,为了孩子上学,咬牙买天津老破小也不选廊坊大三居。医院就更不用提,一共三家三甲,遇上点复杂病还得北京排队。门诊挂号号源没影子,再便宜也不敢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20年春天,疫情席卷而来,廊坊干脆封城两个多月,售楼处停工,开发商资金链全断。有楼盘本来2021年交房,拖到现在还未完工。业主横幅“还我家园”挂在售楼处门口半个月,最后也只等来一句:“资金没着落,复工没时间表。”疫情后,大伙儿的观念也变了。买房刚需不再是绝对信仰,95后新媒体小李月入八千,“说啥也不买廊坊房,月供一半工资压得喘不过气,还不如租个北京隔断,剩下钱旅旅游、学技能。”这种想法蔓延开来,人口结构和消费偏好就这样改写了房地产的命脉。 虽然如此须得讲,廊坊也不是彻底没救。最近两年,北三县和北京通州推一体化,动静还真不小。京唐城际铁路连通,香河到北京副中心十八分钟直达,比通州到市区都快。两地公交卡互通,北京社保卡在当地医院直接报销,办事不用两头跑。临空经济区有航空公司扎堆,物流、无人机、机场仓储项目扎根,总投资攀到三百多亿。老板们说,地租便宜、交通便利,比顺义还划算。产业转型,是城里人返场的底牌。 房地产逻辑也在变了。政府不再批量供住宅,而是保障房、人才公寓、租赁房齐上阵。开发商更不敢提“近京即发财”,主打实用主义。这几年新楼盘引进北京幼儿园,社区食堂、物业费直降,想让住户真正舒服。有心买房的,现在可得想清楚。自住看上班距离,周边配套完善才能下手;投资,那更得掂量,四千一平房租才一千五,银行利息都不够,还敢说有收益?入住率太低,物业公司跑路,电梯坏了没人修,闹心事接二连三。去年某小区冬天暖气断了,住户只能裹着棉被过冬,还是政府出面才解决的。 有时候你觉得廊坊的故事像极了底特律汽车城。美国那地方,本来汽产业繁荣,后来一旦产业流出,城市就只剩下空房和沉默的街道。廊坊也是如此,曾靠邻京炒作把房价推到天上,最终还是回归经济本质。与明治时代日本东京郊区一样,铁路和大项目带不来永久繁荣,根子还是产业和人的问题。 所以说,靠炒房吹起来的繁荣就像在沙滩上盖城堡,潮水一退,只剩空架子。真正能留下人的,还是好工作、好学校、靠谱医院,让你安稳扎根才有可能。现在的廊坊虽然冷清,却少了浮躁。你问未来? 也许等产业起来了,人口跟上了,这里的房子才会回归“住”的意义。房价不涨没啥,住得安稳才重要。毕竟,房子终归是人的居所,没人气的楼宇就是钢筋水泥。城市价值,从来要看人,别只钻研房价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