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y Lee的故事已经传遍AI圈。今年年初,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大二学生Roy,因为面试受阻开发了一款能绕过录制软件检测、帮求职者把答案显示在屏幕上的“面试作弊”软件。 用这款工具,Roy先后通过亚马逊、Meta、TikTok和Capital One等顶级科技公司的面试,拿下4份令人羡慕的offer。但由于被匿名举报在面试中作弊,他被哥伦比亚大学停学。 视频中的Roy说,基于产物力和PMF(产物功能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来做增长的方法已死。他直言:“广告投放、SEO来获取新用户,性价比太低。只有在社交媒体上做爆款短视频、造梗来让用户主动转发传播,才是获取新用户的最佳方法”。 Roy分享的社交媒体算法机制,听起来有自己的taste:“平台偏好富有争议性的内容,所以你必须学会‘越界’,这样才能博眼球”,“别家公司花几百万美元投超级碗的广告,我花2万美元就能达到同样的曝光度”。 几个月前,外媒记者真实体验后,认为这款产物并不能真正帮助解决问题。最近,外网上的真实用户还在频繁曝光 Cluely 回复太“傻”、反应时间太长、引起会议音频问题、无法回复等等一系列糟糕体验。 在最令 Roy 骄傲的内容营销层面,我们查阅第三方数据,发现Cluely 的用户量似乎并没有因为营销策略而增长——是a16z的一波新闻官宣给它的官网流量带来近期最大的涨幅,TikTok 上 Cluely 矩阵号的粉丝数也鲜少上千。 在 a16z 官宣投资 Cluely 后的第二天,Garry 发了一条他已经将“cluely”设置为永久屏蔽词的帖子。在 X 上拥有58万粉的 Garry 是妥妥的科技圈网红,这条帖子目前已经有接近90万的浏览量。 当时,Cluely 的创始人 Roy 在16分钟后迅速出现并回复了 Garry 的帖子。他在卖惨的同时也祈求能重新赢得 Garry 的尊重,但 Garry 随后只是回复了一个“敬礼”的表情。 站在 a16z 的角度,投资行为已经将双方绑在一起了,专访本身也是为了给对方造势。但如今的传播效果却很难评价。或许真的黑红也是红? 考虑到创始人 Roy 这么会玩社交媒体、擅长做爆款短视频引起病毒式传播,那理论上产物增长的数据表现应该挺不错。于是,我们去扒了下 Cluely 官网的流量数据。 提前说明一下,Cluely 的产物形态是运行在用户电脑本地的客户端,官网流量并不能直接代表活跃用户数。但它没有 App ,也没有其他分销渠道,下载客户端的来源只有官网,所以官网浏览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潜在新用户的数量。 Cluely 官网近28天的访问量,最高的一天是6月21日,达到快15万,也就是 a16z 官宣1500万美元投资的第二天。这个数据量虽然不低,但也算不上高——和Cluely作弊功能“对立”的AI检测器 ZeroGPT,近28天日均访问量是50万左右。 近28天的入站流量里(指流量来源网站),排名最高的是 land-book,这是一个分享高质量网页设计的网站。好吧, Cluely 的官网设计确实比较简约,但比它好看的似乎也不少? 主流社媒导流到Cluely官网的数据,转化最高的是 Twitter,贡献了超过60%。而 Roy 自己却说 Twitter “整体上是滞后的,他们根本无法接受 Instagram 和 TikTok 上爆款的文化”。他在专访中还说,“我们的主要转化渠道都来自 Instagram 和 TikTok 的短视频”。 据说Roy 拿了融资款后,去 TikTok 上开了1万个 Cluely 的矩阵账号,专门做短视频,搞病毒营销。结果 Twitter 上有网友扒了 Cluely 的多个 TT 账号,发现粉丝数都很低,基本都在几十粉丝到几百粉丝之间。 目前,海外知名论坛 Reddit 上使用 Cluely 的帖子,大约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咨询,用户会问能不能用在某考试/面试场景中,会不会被发现;另一类是吐槽,狂喷产物功能有多不好用。 能看出来,尽管 Cluely 主打的产物力之一是“隐藏式、不会被发现”,但基本无法消除用户的担忧。毕竟,真被抓到作弊的后果还得用户自己承担。也有网友称,基本上主流的硅谷大厂们已经把 Cluely 封杀了,有朋友用 Cluely 参加面试,已经被黑名单了。 一边是1.2亿的估值和热乎的1500万美元投资,另一边是看不到的流量增长以及现有用户的疯狂吐槽,Cluely 似乎正在成为史上最分裂的 AI 产物。 仔细想想,或许这也是 Roy 的增长策略之一?先拉低用户的预期以求后续更新的反弹,同时通过漫天的吐槽贴进一步提高曝光量和关注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