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在迪士尼顶着烈日排了两小时队,终于轮到和你心爱的角色互动,刚张开双臂,它却奔赴已经锁定好的目标,与你擦肩而过和你右边的人花样贴贴。 2.你喜欢的角色朝你的方向奋力挥手飞吻,你再三确认似乎吻的是自己,你欣喜若狂觉得自己被关注到了好幸福,回来刷视频发现其实那是某位“红人”“年卡熟客”的专属饭撒。 以上桥段不是段子,而是在迪士尼频频上演的事实。6月“迪士尼 私联”登上微博热搜,看得人一愣,私联是饭圈常见用语,是“私下联系”的简称,核心含义指艺人和粉丝之间绕过公开或官方渠道进行的个人直接联络,包括交换联系方式、一同外出等,被认为是严重的“偶像失格”行为。 演艺圈的私联很好理解,迪士尼怎么私联呢?和玲娜贝儿、米奇米妮加微信约饭吗?不,是和人偶的“内胆”“皮下”,也就是扮演人偶的演员。 一位迪士尼年卡用户,同时也是迪士尼某IP的铁杆粉丝,在社交平台上自曝和扮演该角色的人偶演员私联——通过请吃饭、送礼物换取特殊优待。 自曝私联的网友用六个字总结私联体验:情绪价值拉满。有多满——熟识的演员会越过排队人群,只和你热情地打招呼;别人遵守的“60~90秒互动时长”对你无效,你有花样专属小剧场;甚至可以在花车巡游时获得演员的“专属眼神交流”。 总之就是,别人不能做的你能做,你有专属特权。这种被特殊对待的愉悦,似乎更亲近的关系、更紧密的距离,成为很多人私联的动因。 一位年卡用户分享自己收到的演员私信:“还发别人抱起来你的视频,我以为你会只喜欢我对你这样”,甚至要求她删除与其他角色的互动视频。 当人产生“我和别人不一样”“我比别人获得更多爱”的感受时,难免都会更加愉悦。虽然说演员和游客的互动隔着一层皮套,但难免会把游客的感情投射在自己身上。 演员也希望听到更多欢呼,见到更多笑脸,人们不怕劳累大排长龙,只为了得到自己的片刻互动。而获得这些的前提就是“有流量”。除了官方造势,人偶们能获得的自然流量就是游客们发布的互动视频等“物料”。 迪士尼的角色是绝对统一的童话符号,这要求演员绝对隐身:演员需统一动作、声线,连签名笔迹都严格训练一致。若游客问“有多少个米奇”,员工必须回答:“全世界只有一只米老鼠”。 不同演员形成了各自的“皮下粉”“内胆粉”甚至生出阵营。ta们不仅在互动现场表达自己的偏好,甚至很多唯粉还会在自己喜欢的扮演者不上班的时候,让当班的扮演者下去。 2023年,就发生了“玲娜贝儿演员被排挤”事件,一位游客明明排到了与玲娜贝儿的互动,却疑似因为对方不是自己喜欢的内胆,迟迟不上前互动,最后让玲娜贝儿在原地尴尬了好几分钟。 直到今年2月,大表哥在私人账号分享了仅亲友可见的与一点点的合作,结果被举报到了管理层,由于迪士尼对员工参与外部商业活动有严格规定,大表哥不愿因自己网红身份再给领导添麻烦,选择了主动离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