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说何超莲、姚安娜这种另一个维度上的“星二代”,只讨论爸妈就是从事演艺行业的二代们,为啥观众的接受程度越来越低了呢? 小妹妹是很坦诚地承认星二代带来的资源、高起点以及关注度的,她承认当星二代,注定会因为起步的时候过于顺利,从而让观众感受到不公平的反感。 像早期谢霆锋、杜淳、85生里的张若昀、95生里的郭麒麟、00生里的陈飞宇那样明牌继承父辈资源的星二代,越来越少;低调做人、上来就打“清醒”“通透”牌的多了起来。 但格格的闯圈之路,在恋情公布之前,长期都是有资源无人缘,恋情曝光时更被吐槽甜蜜暴击,不过在芦苇姐姐们帮忙洗广场的助力下,格格的口碑随着远离古偶和弱智现偶好转了。 格格真正意义上吸到粉,还是从《二十不惑》开始,而绝大部分小花,如果没有那么强的资源可用,早就在吐槽声中销声匿迹了。 不得不说,这小子还是很有心理学拿捏尺度的,他完全清楚观众来看他,一方面是蹭了爹的光,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他还有个异母的弟弟,所以有些观众比较心疼他。 客观来说,他是接手了来自爹(知名导演编剧制片人张健)的资源,但张若昀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早在网剧还是一片滩涂地的时候,他就去演网剧,且当时的见解已经远远超出多数新人。 当然还有一些更低调的星二代,好比薄易烤杨玏、最近刚在白玉兰有提名的王骁,或者温太医的外甥女张佳宁这些人,基本都是走老实行事多多干活儿的路子。 要么非常有能力,能力很明显可以超越上一代,要么就得有不断引发观众情绪波动的话题,让自己别沉底,不然父母积累的安全垫再厚,结果也都一样。 爸妈那一辈,星二代反而是“质量保证”的代名词。《庆余年》里除了张、郭,其实还有别的演员也是星二代,比如演辛其物的傅迦老师,他爸爸是演过《到青山那边去》《山花》的老演员 傅祖成。 观众对星二代由纯看热闹到下意识反感,不是因为前些年有某些星二代变法制咖,也不是星一代们不留余力地托举他们,而是现在人均上网,所以星二代那些没有X数的想法,观众根本躲不过。 披荆斩棘的国庆老叔的爸爸,就职于中国歌剧舞剧院;被豆角搞得ptsd的丹丹姐,爸爸是文联书记;而做豆角的那位,他爸爸则是 中国文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 很多人听过半壁江山老师的《爸爸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爸爸是海军军乐团团长;军烨cp,捍东他爸爸是 海政歌舞团的歌队队长,蓝宇他妈妈是长春制片厂的工会领导。 不烦古早星二代,一是他们能力确实拿得出手,这些老叔老姐们,很多人的童年过得不滋润,作为演艺世家,很多老一辈是认为学艺就是苦练,棍棒底下出成绩。 像李雪健老师,确实是因为出生在军人家庭,后来才有一路走上空政话剧团,但人家爷爷是抗日英雄,被日本兵砍了头吊城门,爸爸还是个孩子就开始当情报员,所以造就了李老师从小就立志要多在艺术生涯里为人民服务的家教信念。 新一代星二代的普遍问题,是不知道怎么合理利用这份祖上传下的好运气。因为“成名”这件事过于随机,如果这几年不抓紧时间变现,多数星二代根本不知道怎么利用爸妈的名气继续赚钱—— 可能再过几年,公众对星一代的印象都淡了,而层出不穷的网红艺人越来越多,那些星二代就更不知道怎么守着那些名气变成真金白银。 低调行事,不单单是历届星二代积累下来的前车之鉴,而是肉眼可见,大家从往常如窦靖童这样的星二代,有可能享有“祖传粉”,渐渐迁移到哪怕是木村光希这种顶级星二代,都会被群嘲的大众心理。 之前的岁月,观众即便知道演员歌手是星二代,也没有应激,更多是在于觉得娱乐行业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新兴的产业,不像其他行业,龙生龙凤生凤,打螺丝的工人的儿子还在打螺丝。 大家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不想看低能星二代、低情商星二代,甚至像陈奕迅的闺女陈康堤这种比较朴实的星二代,人们也没有那么耐受了—— 不光要看你们起步有什么资源,还得看你们在怎样温馨的环境下长大、看你们读好学校、你们家里不会有因为经济问题产生的鸡零狗碎、没有毕业=失业的烦恼…… 人们宁可看宗馥莉精神弑父,和后妈耀祖大战三百回合,即使出生在罗马,也要重生一次的故事,而不是星二代们的吐槽、诉苦、占了便宜还卖乖,和他们怎样顺风顺水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