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通义千问发布超万亿参数模型;OpenAI 计划量产自研AI芯片,订单规模超百亿美元;我国正规划对一颗小行星实施撞击,验证小行星防御方案可行性。 据官方消息,这款新车 10 分钟小订突破 2 万台,1 小时小订突破 10 万台。随后,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董事长余承东在朋友圈表示:「准确点,43 分钟突破 10 万台!新 M7 卖爆了!远超预期,超乎想象!」 全新问界 M7 车身尺寸为 5080 ×1999×1780mm,轴距 3030mm。内饰及配置方面,新车增加后排娱乐屏(吸顶屏)、7.3L 压缩机冷暖箱、主驾零重力座椅等配置,配齐「冰箱彩电大沙发」。(来源:IT 之家) 根据介绍,Qwen3-Max 在推理、指令跟随、多语言支持及长尾知识覆盖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尤其在数学、编码和科学任务中表现更为精准,响应质量进一步优化。 模型支持超过 100 种语言,并强化了翻译与常识推理能力,适用于多语种交流与复杂任务处理。同时,该模型在 OpenRouter 平台提供 API 接入服务,输入输出费用分别为每百万 tokens 约 8.6 元和 42.8 元人民币。(来源:DoNews、财联社) 9 月 5 日,特斯拉董事会提交了一份高达万亿美元的薪酬方案,以待投资者批准。这一方案可能使马斯克在未来 10 年内再拿到超过 4.23 亿股的特斯拉股票,占比 12%,总价值约为 1.03 万亿美元。 据报道,特斯拉为马斯克设定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考核指标,后者必须达到这些目标才能获得全额薪酬,计划有效期为十年。 条件主要包括:公司市值达到 8.5 万亿美元(目前约 1 万亿美元),对应市值增幅近八倍;此外,所有的股权奖励还需要通过马斯克带领公司完成多个宏伟目标后方可解锁。 文件介绍,马斯克要带领特斯拉达到的运营里程碑包括:交付 2000 万辆特斯拉汽车、1000 万个活跃的 FSD 订阅、交付 100 万台机器人、100 万辆 Robotaxi 商业运营以及最终高达 4000 亿美元的调整后 EBITDA 利润。 在此期间,马斯克不会领取传统薪水或现金奖金,该方案完全依赖于股权激励机制。如果马斯克成功实现了薪酬方案的目标,他很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万亿富翁。(来源:澎湃新闻) 9 月 5 日,据《金融时报》报道,OpenAI 即将生产自己的人工智能芯片,它们与博通共同设计的芯片将在明年首次上市,以减少对英伟达芯片的依赖。 在本周周四盘后的财报电话会上,博通首席执行官陈福阳也提到,有一位神秘的新客户向其承诺了价值 100 亿美元的新订单。 据一名接近项目的人士称,OpenAI 计划将新芯片仅供其内部使用,而不会提供给外部客户。这也是 OpenAI 满足其庞大算力需求的一个关键举措。 自研芯片也是当下硅谷巨头的集体趋势,包括谷歌、亚马逊和 Meta 等公司都设计了自己的专用芯片来满足人工智能负载,并还在不断加大对这一方面的投入。(来源:财联社) 不过,爆料称苹果是准备了 iPhone 17 Air 国行备货的,这也意味着苹果应该与有关部门进行过沟通,只要等最终 eSIM 政策落地就能立即上市了。此前中国联通员工也爆料,总部发通知称要对苹果 eSIM 项目进行业务支撑,同样也是为了这款新机做准备。 其他方面,iPhone 17 Air 将配备一块 6.6 英寸的 OLED 显示屏,支持 120Hz ProMotion 自适应刷新率技术,提供流畅的视觉体验,这是苹果历史上第一次为 Pro 版以外的手机引入高刷。(来源:快科技) 自 2018 年首次与 FIFA 合作以来,海信取得了几个关键里程碑:2018 年 FIFA 世界杯的初步品牌合作,2022 年通过 FIFA + 进行的内容合作,2025 年 FIFA 俱乐部世界杯的 VAR 操作技术整合,以及即将到来的 2026 年 FIFA 世界杯的赞助。 9 月 5 日,宝马在新世代 iX3 全球首发仪式上展示了新世代 BMW i3 的伪装车。新世代宝马 i3 预计将于下个月开启量产,并计划在明年正式发布。 外观方面,新车的整体设计非常科幻,车头部分为封闭式设计,并采用封闭格栅与大灯组相融合的贯穿式造型,同时在中间部分进行了可发光样式的设计,展现出宝马经典的双格栅造型。 车尾部分,新车尾灯组采用了双段样式的贯穿式设计,尾部呈现内凹式的曲面设计,同时在后包围上配备了大尺寸的尾部扩散器装置,其上提角度也非常夸张,预计将拥有不错的下压力表现。 近日,谷歌宣布将 Veo 3 模型引入自家的第一方相册 Google Photos,美国用户只需在应用的「创建」选项卡中选择「细微动作」或更大胆的「手气不错」,就能将静态照片转换为四秒视频。 该功能现已整合进 Photos 的「创建」标签。除了给照片加入动作,用户还能把图片重塑为 3D 动画并导出为视频。「精彩时刻」功能则能依据图库中输入的关键词,自动生成一段照片集锦视频。(来源:IT 之家)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召开的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我国正在规划对一颗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验证小行星防御方案可行性。 吴伟仁院士介绍,这项任务拟采用「伴飞 + 撞击 + 伴飞」的任务模式,发射观测器和撞击器。观测器先期抵达对目标小行星进行抵近观测,获取其详细特性参数,然后撞击器对小行星实施高速撞击。撞击全过程将通过天地联合方式,采用近距离高速成像等技术,开展小行星轨道、形貌和溅射物变化观测,准确评估撞击效果。 据介绍,小行星探测、防御和资源开发对于全人类具有深远战略意义,也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我国将向全球伙伴发出合作倡议,在地面联合监测、联合研制与载荷搭载、数据与成果共享等方面开展积极合作。(来源:IT 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