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评论让我聊聊番禺区,最近也已经有几位26届中考的番禺区家长和我约了面谈。行吧,我这位未来的番禺人,也聊聊番禺区的高中的情况。 同时,番禺区也是区属学校最多,学位最多,学校层次涵盖面最广的一个区。12所区属高中,8所在第三批次,4所(三石一村)在第四批次。八所第三批次高中近两年的录取分数线如下: 总体上看,番禺区的分数线非常稳定,录取格局分明。仲元常年在一梯度以下一些徘徊,区内老二番禺中学则在二梯度线附近徘徊,象贤排第三,一般在三梯度一志愿录满居多,再往下则是三梯度上下浮动的其余学校。 是的,在番禺,区属龙二却只能在二梯度徘徊,三梯度的分数已经可以稳上区内排名三、四的学校,让越秀、天河、黄埔的家长那叫一个羡慕。想想看,670上广中七中,640上培正天中,得有多么酸爽——咦,这里有一个今年好像是真可以上? 番禺区内学校分数线和中心城区比起来,并不高。但是首先得为番禺区说句公道话,那就是番禺区学校体量是最大的,而招的人越多,显然分数线就越难上去。 全广州市包括省市属、区属和民办高中在内的所有学校,一共只有5所单校区每个年级规模达到1000人。其中,番禺区独占5所!是的,全部在番禺,分别是仲元、番中、象贤、禺山和二师。招的人越多,显然分数线就越难上去。 此外,番禺区的高中,除了一枝独秀的仲元建成并早已投入使用的第二校区外,其他多数校区的历史都不短了,学校装潢相对破旧,硬件跟不上这个时代,或者说是落后于这个时代的学生家长的期待。 以前,长辈们总是会说你是去读书的不是去享受的。但那毕竟是以前了,现在的学生,乃至稍微年轻一点的家长,根本不吃这一套。别的不说。每一年都有学生因为番禺的一些学校没热水而打退堂鼓就是很好的例证。再加上,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尤其是看过黄埔区那堆学校的学生,那是真的回不去了。 以上是客观因素,不是那么容易可以改变的,哪怕学校意识到问题想变,也得服从客观情况。客观情况就是,番禺区学生多,学位就必须得多,而硬件翻身甚至校区更新都需要投入庞大的财政资金,这个就更不是说做就可以做的事情了。 番禺区学校差不多就是这样子,不争不抢。反正学生那么多,总得读高中吧,你上不去高分的自然就掉下来我这了,来了我就按照你成绩分分班。 高考成绩好不好又咋了,我公办学校一所,成绩不好也不会没学生来,也不会把我裁了。而且确实,你成绩好也别好也不会选我,你成绩不好你跨区去南沙/黄埔更高分你也去不了,老三/天河底层公办可能没住宿,其他你能去且有住宿的你也不想去——所以,最好你还不是得留在我大番禺。 还是得澄清一点,我对番禺教育没有意见,只陈述所见所闻,如果你觉得我不对那一定是你对。并且,我认为这个是番禺区从教育局到学校自己的选择,没毛病,谁说教育就得卷的,事实上追求佛的大有人在,我本身就挺佛的——至少番禺按照规矩办事。 但老实说,这个状态不改变,仲元以外的区内其他学校确实很难有质的提升。尤其是家长有一定追求,而孩子本身也不是那么自觉主动的话,也就按部就班这样了。 也有一种可能,其实只不过是老三、天河、黄埔的卷法和故事充斥着教育圈和家长圈,讨论热度更高而已,事实上,番禺这种岁月静好的区也没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