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最近宣布了一个大变化:放弃了之前打算在2033年全面停售燃油车的计划。奥迪CEO高德诺解释说:“市场变化多端,各地情况不同,我们得灵活点,未来几年会提供燃油车、混动车和纯电车多种选择。”简单说就是,奥迪不再给燃油车设定“退休”日期了,改为“看情况再说”。 这可是个大转弯!要知道,奥迪原来打算明年就停止研发新的燃油发动机技术,甚至想过2026年后不再出新的燃油车型。但现在,这些计划都悄悄搁置了。 奥迪不是唯一这么做的。今年以来,奔驰、宝马、保时捷、通用汽车、Stellantis、马自达、斯巴鲁、丰田这些国际大车企,都纷纷调整了步子,不再急着“全面电动化”,反而继续花钱研究改进燃油车技术。大家都在喊“电动化”的时候,这些老牌车企为啥集体“踩刹车”?是真不想搞电车了,还是面对现实的聪明选择呢? 奥迪虽然还在推进像今年要上市的Q6L e-tron这样的纯电新车,但他们现在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燃油车和插电混动车还是全球卖得最好的主力。 所以,奥迪CEO高德诺才明确说,市场情况要求奥迪提供多种动力选择,不能太激进地只搞电车。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也承认:“电车普及没预想得快,我们不会放弃燃油车。”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更直接:“现在就全面转电车不现实,还很危险。” 中国有完整的新能源车产业链,政策也支持,老百姓也爱买,2024年下半年开始,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连续 5个月超过 50%,路上一半都是新能源车了。 即便路上一半都是新能源车,但因为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多元化和区域差异性,燃油车在很多地方仍然很受欢迎。比如我国西北地区的燃油车保有量占比高达68%,而混动车型在三四线城市的销量增速连续18个月超纯电车型20个百分点。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研显示,不同中国消费群体对燃油车仍保持较高偏好。其中,年收入15万元以下的首购用户中,63%的首购用户更倾向燃油车;30万元以上的高端用户中,76%的用户看重燃油车的机械稳定性。此外,西北地区因气候和充电条件限制,燃油车仍是主流选择。 和中国市场相比,欧洲对于电车的接受能力更低,2024年纯电动车只占15.37%,加上插混车也就22.7%。欧盟本来要2035 年禁售燃油车,现在改成2040年了。美国更滞后,电动车占比不到10%,充电桩少得可怜,政府还取消了“2030年电动车占一半”的目标。最直接的是德国,取消电动车补贴后,奥迪老家的电动车销量直接暴跌33%。 这种“有的地方跑得快,有的地方挪得慢”的巨大差异,让“全球统一时间表,立刻全面转电车”变得不切实际。奥迪自己也承认:“北美市场的电车转折点明显推后了,而中国市场的转折点去年就已经到了。”巨大的地区差别,逼得这些跨国车企改变策略,从“All in 纯电”变成了“燃油、混动、纯电三条路一起走”。 这就催生了“一地一策”的灵活打法,在电动车火热的中国,奥迪就得快速跟进,并与中国本土的科技智能公司合作,推出更多更符合本地需求的电车。 这些外国车企放慢电动化,不是说电动车没未来,而是现实让它们不得不更谨慎。中国新能源车卖得火,但欧美还得慢慢等充电设施建好、大家习惯改变;电动车现在还在赔钱,得靠燃油车赚钱来撑着。电动车取代燃油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时间让技术、设施、市场都跟上。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路上会是燃油车、混动车、电动车 “各显神通”,车企们也得根据不同地方的需求,灵活调整策略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