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钉钉CEO无招回归阿里集团后,发布了钉钉8.0版本,也就是无招口中的“AI钉钉1.0”,标志着这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规模最大的协同办公APP,彻底走向AI原生。而这已经是钉钉的第三次重大转向了。 如今,阿里希望它全面发力Agent平台,为集团的AI战略提供数据反馈和商业验证。钉钉这个公司级入口,让通义模型能被更多用户和组织使用,并加速迭代,进而带动集团AI收入的增长。 不过,钉钉所在的协同办公市场已然进入竞争深水区。近几个月来,飞书、公司微信都相继推出大版本更新,在交互、AI落地上快马加鞭。三家巨头都迫切在AI时代改写格局。 “4个月前,我刚回到钉钉时,就做了一次全面用户走访,收到大量反馈。十年时间,很多用户反馈钉钉设计较老旧,页面排布臃肿等问题。” 现场,钉钉8.0版本“蕨”——即AI钉钉1.0版正式推出,成为AI时代首个以Agent驱动的工作信息流式的工具形态。“4个月时间里,我们总共对1850项需求进行分析和设计,对574项问题进行全部修复,20多个产物线进行全面优化。”无招说道。 钉钉1.0本身具有极强的信息收集模式,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给员工的信息是经过智能体的筛选和优先级排列的,可以将所有与工作相关的信息与任务,由AI按优先级整理后,以信息流卡片的形式清晰呈现给用户。 “智能体的聚合,可以让工作处理就像刷短视频一样丝滑”。钉钉内部人士向华尔街见闻“凡尔赛”地说道。而钉钉也做到了从“人找事”变成“事找人”。 此外,钉钉还宣布重点押注客服、营销、教育三大场景,推出对应的行业AI大模型产物,首发全球公司级AI助理市场,并针对出海公司、中小创企以及中大型公司,给出了全新解决方案。 去年,阿里云将云小蜜与钉钉开放平台打通,支持公司创建多轮对话机器人;今年初,阿里云百炼平台与钉钉集成,公司可快速搭建专属知识库机器人;3月,钉钉又推出审批AI助理;6月推出斜杠功能,集成通义千问大模型,支持智能生成会议纪要、PPT大纲、海报文案等。 然而,这一切和“AI钉钉1.0”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前者是对AI能力与钉钉碎片化场景适配的探索,后者则是彻底用AI对业务基座进行的重构。 新钉钉并没有单打独斗,无招为其准备了一个产物矩阵,现场他一口气宣布推出钉钉One、公司AI搜索引擎“AI搜问”、AI表格、AI听记、智能硬件DingTalkA1等10余款AI产物。他信心十足,直言这些产物“重新定义了AI时代人的工作交互、信息处理、知识搜索和应用创建方式”。 这似乎也印证了钉钉1.0对“蕨”的引喻——它是地球上最早的高等植物,象征着生命系统的真正成型。向下扎根行业,自内重构茎骨,向外繁荣生态。 过去两年,回归大众视野的马云每次公开亮相,总是三句不离AI。去年末,马云感慨,20年前他们幸运地抓住了互联网,成就了今天的一切。 他坚信,如今AI将掀起一场巨变。“用AI再造一个阿里”成为内部共识。此刻,阿里云正将AI写进整个集团的DNA,它也将自己从十几年前集团的成本中心,变为真正的动力引擎。 阿里决心要先用AI“改造”自己,做成“样板间”。因为拥有中国最丰富的商业生态的阿里,本身就具备AI落地的实践场景。在阿里“用户为先、AI驱动”的战略下,钉钉担负着阿里AI To B应用落地的重任。 与此前过度绑定阿里云的商业目标不同,如今阿里希望钉钉全面发力Agent平台。毕竟,号称“8成A股上市公司都在用”,拥有7亿用户、超2600万的公司组织的钉钉是个超级公司级入口,它能直接撬动通义模型、阿里云业务的增长。 事实上,“入口之战”是阿里今年的关键战役,在与美团、京东鏖战快递、闪送,争夺C端入口的同时,钉钉所在的B端也已经是红海竞争。 尽管当前钉钉仍处行业首位,但后来者的挑战无处不在。不仅是飞书,公司微信也在加速AI功能的部署,腾讯会议的AI助手、公司微信的智能客服等功能亦在快速迭代。 在业内人士看来,过去钉钉、飞书、公司微信三家形成了相对清晰的差异化定位。依托阿里生态的钉钉既要服务中小公司,也要争夺大型公司客户;以产物体验见长飞书,策略是锁定“新经济”公司;公司微信的策略则是依托微信生态。 民生证券指出,Agent的任务长度每7个月翻一倍。这意味着,过去功能丰富性、用户体验等竞争优势已经不再是决定性因素。平安证券也预测,到2027年,四成的公司服务将由Agent组合交付。用户的关注点,也将转向AI是否能帮其解决更多复杂的问题。 AI这一仗,钉钉不能有失。好在相比前两次的转向,这次钉钉有着整个集团的优势。就目前布局而言,阿里是目前中国互联网公司里,在AI上投入最坚决、布局最全的玩家。未来三年在AI上3800亿资本开支史无前例。 用AI再造一个阿里,这是这艘巨轮身价重估的重要节点,钉钉便是商业化、场景化的关键一环。这场淘汰赛才刚刚开始,钉钉还要加速奔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