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活力中国调研行”活动首站在北京启动。北京作为独角兽之城,拥有115家独角兽公司,位居全国首位,覆盖智慧出行、商业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北京青年报记者实地探访了自动驾驶领域的独角兽公司——驭势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在中关村房山园,无人物流、无人巴士、无人配送、无人驾驶出租车等多类型车辆在展示中。其中,外观上与普通巴士相似的自动驾驶巴士吸引了不少人登车体验。 北青报记者体验发现,当车门自动关闭时,会有语音播报提醒系好安全带。车辆启动后,乘客可以在车内显示屏上实时看到车辆行驶轨迹,比如转向、途经站点、到站等信息。 它之所以能够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因为车辆配置有15个摄像头和8颗国产激光雷达,车顶还有高精度的GNSS,多种传感器与视觉定位技术强强联合,能让车辆在运行时轻松实现200米以内360°全方位感知覆盖,定位精准无误。 为了保障自动驾驶车辆行驶安全,根据相关要求,车辆驾驶位上还设置了安全员,他能通过驾驶室的多屏显示,清晰查看实时路况、车速、运行线路还有车厢内的情况,方便在紧急情况下接管车辆控制。 驭势科技的辅助驾驶域控制器国产化率达84%,已在无人物流、无人巴士、无人配送、乘用车智能驾驶、无人驾驶出租车等多元场景开展商业应用。其依托自主研发的第五代U-Drive?智能驾驶系统,以“真无人、全天候、全场景”的AI司机,实现了超1000台无人车的规模化运营,累计真无人自动驾驶里程超580万公里,在民航、厂区、智慧城市等场景成功落地超过百个项目。 以民航业为例,共落地了三大类创新性的无人驾驶应用场景。面向旅客,在机场GTC/航站楼/飞行区提供无人驾驶摆渡服务;面向货运,通过将报关、查验、装卸、中转、仓储等多种服务功能的集成,实现货物从“机舱到货仓”的双向高效流动;面向管理,通过云端调度系统,构建无人驾驶车辆全周期、全方位的运营管理体系,实现精益管理。 今年4月,驭势科技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启动华北地区首个机坪无人驾驶试点项目,亦是国内首个由航空公司主导和参与的机坪无人驾驶试点项目。这一项目的落地,也标志着民航领域“智慧化”进程迈入了新阶段。 本次无人驾驶车辆试点项目包括了两类不同的作业场景和路线,一是纯室内作业场景,路线由南航国内出港超规行李转运区至多个行李分拣转盘,二是室内外混合作业场景,路线由南航国内进出港行李分拣转盘,至大兴机场137机位行李存放区,旨在试点验证大兴机场行李无人化转运作业的可行性,并对大兴机场未来规模化应用无人驾驶车辆提出规划建议和积累经验。 截至目前,驭势科技机场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已在香港国际机场、广州白云机场、乌鲁木齐天山机场、杭州萧山机场、深圳宝安机场、新加坡樟宜机场、卡塔尔哈马德机场等超20个海内外知名机场实现落地应用,机坪“真无人”驾驶里程超200万公里。 驭势科技是成立于北京的技术公司,其研发的自动驾驶技术通过在香港机场落地实践,最终走向国际,也因此获得“北京基因、香港血统、中国标准、世界产物”的赞誉。 据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吴甘沙介绍,为了实现机场无人驾驶的规模化落地,公司历时6年持续创新,面向数智机场的无人驾驶完成了从产物到商品的蜕变。 驭势科技与香港机场合作始于2017年,香港国际机场为应对巨大的客货运输量带来的挑战,开始积极探索智慧机场建设,以提升机场运作效率与安全。彼时,驭势科技机场无人驾驶解决方案从全世界范围内的多个机场无人牵引车合作方中脱颖而出,在经历了全方位的评估和测试后,最终成为了香港机场前期无人车的合作方。 2019年12月,经过两年多的各种场景和天气下的无人车测试、验证、试运营,香港国际机场正式启动了无人车的常态化运营,为旅客运送行李,全球首个商业化落地无人驾驶技术产物的机场就此诞生。 自动驾驶技术在香港国际机场的应用,为公司提供了宝贵的应用场景和实践经验,驭势科技以此为样板向全球其他机场推广,成功吸引新加坡及中东市场关注。 驭势科技将海外业务总部设在了香港,以香港为桥头堡迅速开拓海外市场。把来自北京的无人驾驶技术,加以利用和转化,变成“香港版”。再通过进一步的优化和扩充,让中国标准的产物和服务走向“国际版”。 目前,该公司海外市场已拓展至新加坡、阿联酋、沙特、卡塔尔等国家和地区,推动AI司机在当地的落地应用。“下一步,将继续拓展至日本、韩国、欧洲等地。”吴甘沙强调:“我们致力于让无人驾驶的安全性达到人类驾驶的十倍水平。这些AI司机能够始终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以更高效率和安全性持续工作,为千行百业提供AI司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