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多数公司仍在争论AI是“技术神话”还是“落地陷阱”时,麦当劳中国—这家拥有超7000家门店的快餐巨头,走出了一条相对清晰的路径:从实际业务出发,把AI融合进用户、门店、总部和之间的每个细节,切实提升效率和顾客体验。 7月23日,虎嗅智库携手阿里巴巴瓴羊、阿里云,走进麦当劳(中国)上海总部,探索在复杂庞大如麦当劳这样的业务体系中,如何将AI一步步转化为真正可用的生产力。 面向顾客,无论是今年5月麦当劳刚与蔚来合作推出车载语音点餐智能体;3月“派DAY”期间,上线的对话式P.AI,还是更早开始在私域社群与用户积极互动的“麦麦种草官”、“麦麦服务官”背后,都是麦当劳用数字化和AI技术优化用户体验,以用户口碑推动良性增长循环的持续努力; 门店运营和管理中,麦当劳RGM BOSS系统帮助店长自动排班、管理库存;借助企微,客诉可直达门店经理,15分钟即能得到响应;同时面对每年约1000新店的开店节奏,麦当劳依托PMT开店管理系统,实现从选址到施工进度的全流程覆盖,将开店转化为标准化能力; 在供应链和上下游管理方面,麦当劳坚持以与供应商的‘三脚凳文化’为驱动,通过B2B平台不断强化与供应商的协同。2021年启动智慧供应链建设,2024年推出“一箱一码”数字化追踪系统,为每箱货品赋予专属“身份证”,显著提升对物流和库存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业务场景是AI落地的“表象”,组织文化、一线实战才是支撑AI落地的“里子”。本次参访还将带您深入了解麦当劳AI落地更核心的底层支撑: 走进麦当劳上海总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实时刷新的全国汉堡销量大屏—这正是麦当劳数据驱动思维的最佳缩影。从智能选址、精准预测销量,到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数字化和AI已深度融入麦当劳运营的每个环节,稳稳守住这家巨无霸公司的效率与人情味的平衡。在这里,服务包容的氛围与科技潮流的活力巧妙融合,让人沉浸其中。 本次参访中,我们还将了解麦当劳全球知名的领导力中枢—汉堡大学。这里每年系统化培养每年超万人的实战型人才,将“服务基因”与“数字思维”深度结合,锻造能落地AI应用的运营骨干,是麦当劳技术扎根的关键地基。 麦当劳(中国)CIO 陈世宏也将系统复盘麦当劳数智化进程。自2020年加入麦当劳以来,陈世宏带领团队围绕顾客、门店和总部三大业务场景,搭建统一的数字化平台,将技术能力扎实嵌入日常运营。 “技术团队要泡在门店里,才能听见炮火声。”陈世宏坚信,技术不是支持部门,它本身就是业务的一部分。在他看来,技术从来不是瓶颈,真正的挑战在于组织能否同步进化—这直接决定了AI能否落地生根、真正“跑起来”。 长期深耕公司级数据服务与AI落地实战的瓴羊副总裁甄日新将给出一些另外的解法。在此次参访中,他将分享“AI助力公司增长:公司级Agent应用实践”,聚焦数据调度、角色协同、决策参与等典型业务场景,结合实例,解析公司如何构建Agent系统、把控落地节奏、实现业务协同与增长驱动。 视角再从Agent应用转到AI大模型,阿里云上海解决方案总经理鲍远松从大模型技术发展趋势出发,结合跨行业项目服务经验,分析当下产业落地的窗口,并分享模型“该不该上”“何时上”的判断标准,以及AI如何与现有系统打通、确保项目落地可控等问题的解决方法。 Agent无疑是今年AI领域的热点,许多公司正在试水,或用作“小助手”,或尝试驱动业务流程。但其落地真正效果如何?它真的是下一个生产力平台吗? 在活动最后,我们将围绕“Agent能给公司带来什么颠覆”展开圆桌讨论。麦当劳、瓴羊、阿里云分享人将与全场嘉宾共同探讨,“公司需要怎样的Agent,不同业务场景适合怎样的能力模型?是谁在用Agent,为什么他们能用起来?Agent会如何改变未来的组织协作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