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tson Thor助力全球百万开发者构建可与物理世界交互、甚至改变物理世界的机器人系统。具备无与伦比的性能与能效,还能够在边缘设备上同时运行多个AI模型。作为一款卓越的超级计算机,Jetson Thor正在推动物理AI与通用机器人时代真正到来。 Jetson Thor基于Jetson软件栈优化,支持所有流行的生成式AI框架和AI推理模型,包括主流语言模型Qwen、DeepSeek以及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到和视觉语言模型等。 GPU:Blackwell架构,最高2560个CUDA核/9个第五代Tensor Core,并支持MIG技术(多实例 GPU)将GPU资源按多任务隔离与并行调度,适配并行多代理/多工作流场景。CPU:14核Arm Neoverse V3AE,面向实时控制与任务管理的确定性执行与更高吞吐,CPU性能相较前代显著提升。存储与带宽:128GB 256-bit LPDDR5X,273GB/s显存带宽,为大型Transformer推理与高并发视频编解码提供保障。功耗:40–130W,支持从移动平台到固定式机器人多样热/功耗配置,开发套件集成导热板与风扇便于热设计评估。视频编解码:多路4K/8K编解码能力显著增强,有利于多摄并发与长时视频代理推理。网络与传感:最多4×25GbE,搭配高速摄像头卸载引擎与Holoscan Sensor Bridge,将相机、雷达、激光雷达等数据以极低时延直送 GPU 内存,提升多传感器融合与高频闭环控制的稳定性。I/O:开发套件与量产模组提供 QSFP28、RJ45、USB 3.x、PCIe Gen5等接口,适配机器人传感/执行器与加速外设扩展 研华科技、Aetina、ConnectTech、米文动力、天准科技等正在打造具备量产条件的Jetson Thor系统,拥有灵活的输入输出接口、定制化配置,并能够提供多种形态规格。 亚德诺半导体、e-con Systems、英飞凌、Leopard Imaging、RealSense、森云智能等传感器与执行器公司,正将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设备的传感器数据,以超低延迟直接传输至Jetson Thor的 GPU内存中。 第一批采用Thor的公司里,中国公司占了很大比例。联影医疗、万集科技、优必选、银河通用、宇树科技、众擎机器人和智元机器人等都已经开始集成这个新平台。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表示:“Jetson Thor带来了计算能力的巨大飞跃,机器人更强的敏捷性、更快的决策制定以及更高的自主水平,这对于机器人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导航与交互至关重要。” 第一台是用来训练AI的DGX系统,第二台是用来在仿真环境中测试AI的Omniverse平台,第三台才是装在机器人身上的”大脑”,也就是今天发布的Jetson Th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