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具身机器人装机量已超55万台,处于世界前沿……”大模型、智能体、具身智能等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从实验室走向产业核心。 日前,省相关领导赴深圳调研AI与机器人产业。此行调研的公司——优必选、越疆科技、乐聚机器人和元象信息科技,覆盖了从底层AI算法、核心零部件到硬件整机、行业应用等关键环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背后,传递更多深意。 当前,国内正在加速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将人工智能列为抢占未来竞争优势的战略高地:从政策层面的顶层设计到公司端的技术攻坚,从基础算力的夯实到千行百业的场景落地,一条兼具规模与深度的发展路径已然清晰。在AI浪潮中,如何扶持公司壮大、促进产业链完整、培育“硬科技”形成,是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必答的考题。 深圳市某人工智能行业领军公司创立于2012年,通过布局人形机器人全栈式技术,聚焦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三大应用场景,在行业内率先实现了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并于2023年12月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然而,该公司的成长之路并非坦途,其资本困境是所有行业内公司面临的共性挑战。“从创业开始,我们平均每年的研发投入都要以数亿元来计算,并且逐年累加。”其公司负责人表示。这种“重研发、长周期”的商业模式,为公司流动性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早在公司初创之时,兴业银行深圳分行通过账户管理、资金结算、财务顾问等服务发挥了金融机构辅导及陪伴的积极作用。在公司锚定赛道、攻坚克难的成长期,发挥“商行+投行”服务优势,发放投贷联动贷款超1亿元,同时精准对接该公司高速发展期的非融资性需求,为该公司接入兴业银行“财资云”系统,降低公司财务和人力管理成本。在公司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产物顺利商业化的成熟期,兴业银行跨境金融服务全方位匹配该公司产物营销出海战略,为该公司与子公司提供跨境结算、货币兑换、汇率避险、资本项目数字化等服务。 2023年该公司赴港上市,深圳分行成立分行领导挂帅的服务专班,“量体裁衣”为公司IPO资金募集与管理打造方案,于2024年起协助公司将超20亿元IPO募集资金境内归集,进一步释放公司研发投入与产能扩张需求。2024年3月,深圳分行服务该公司开创了深圳市H股“全流通”业务银行登记存管的先河,促进了跨境贸易投资的便利化,发挥了资本市场服务民营经济的效能。 目前,深圳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已经形成“硬实力”支撑。据《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2.58%。同年,深圳在机器人产业领域共发生72起融资事件,占全国近四分之一。 毫无疑问,立身于人工智能“先锋之城”,金融大有可为。全生命周期同频陪伴AI公司成长之外,兴业银行深圳分行也着力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产物创新服务体系。 数据处理、算力应用是人工智能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数字产业发展的重要链条,此类科技型公司对数据价值挖掘和数据资产融资需求较为急切。今年以来,深圳分行持续探索针对算力、算法、数据等产业链相关公司的金融扶持路径,为某算力应用领域专精特新中小公司落地首笔“数据资产”质押融资业务,创新性的实现了数据资产的“担保融资”功能,成功激发了公司数据资产的经济价值。 “兴业银行的金融决心,不仅体现在对外部公司的支持上,也体现在其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中。”深圳分行相关人士表示,该行已在总行层级成立“人工智能+”行动领导小组与总行工作组,将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贯穿于该行经营决策、业务系统、产物体系、生态场景与风控手段等领域升级改造之中,对该行服务“新质生产力”,践行“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的经营实践形成内外兼修、双向赋能的局面。 按照远景目标,兴业银行深圳分行积极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坚定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的工作部署,紧跟兴业银行总行数字化转型步伐,持续支持人工智能相关产业链发展,与深圳AI产业双向奔赴,不断锻造科技金融的“兴业范式”。


